高三简报第七期
高三简报
利辛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组 第七期(总77期) 2014年10月8日
《高考说明》研读系列之三
浅谈高考命题中的古诗文鉴赏
陈彩云
201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各地高考试卷纷纷面世。语文组也在高考结束之际购得综合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的《金考卷》,让语文教师通过做试卷研究高考出题规律、倾向及答题技巧。作为一名刚刚接触高三年级的新教师,我诚惶诚恐,一方面自己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识上缺乏系统性,教学没有规律,无方向性;另一方面,自己从未研究过高考动向,拿起《高考说明》一脸茫然,心中没有侧重点,不知谈论高考语文的哪方面为好,因为自己对此还较为陌生,谈不上研究,仅有一些肤浅的看法而已。现在我就自己在平时做题及对《高考说明》的浅读中谈谈自己对古诗文鉴赏部分的一点看法。
最新《考试大纲》中,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第二模块是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它包括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浅易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这一层级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古代诗歌鉴赏的考察内容可以单独考察,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察。在最近五年的安徽省高考试卷中均是以非选择题形式加以考察的,且全部位于第七、八设题。通过整体分析,我认为:
首先,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每年古诗文鉴赏的第九题都和诗文的表达方式有关,或直接点出表达技巧,让学生结合诗文赏析,如2011年让学生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诗文三、四句,今年让学生赏析诗文中点面结合手法的运用;或让学生自己寻找诗句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如2010年让学生从诗文的多种表达方式中任选两种加以赏析,2012年让学生赏析文中“软”“涌”二字妙处,也是和诗文表达方式有关,2013年要求学生指出所给两诗第一句中的修辞并加以赏析。由此可见,在古诗文赏析中,对诗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历年考查的重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考查。学生在答题时,首先应揭示出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或诗歌的主旨情感分析其表达作用。要把表达方式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准确把握其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在答题时,应注意层次性及简洁性,分点答题,让人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督促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表达技巧,如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篇章结构等。
其次,从2011年至2014年的试卷可见,古诗文赏析的第八题都和诗人的形象、情感有关。2011年让学生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分析诗人的情感,2012年要求学生直接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013年要求学生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心境的异同,今年的高考题分析诗中人物情感的转变。学生只有在对人物形象有了准确的把握方能体味诗人文中的情感倾向,所以在平常教学中,对于那些常见的诗人及他们的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生平际遇及诗文风格都应有所涉及,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全面的了解诗人,把握诗中人物情感。关于人物,如陶渊明、孟浩然随时热爱田园山水及生活,同时还有对官场的期望与无奈;如豪放洒脱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如亡国之君,千古词帝的李煜;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杜甫人生的四个时期等。关于时代,如北朝诗多尚武;南朝时多爱情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山水诗,边塞诗,干谒诗等;南宋词多抒发爱国情怀。关于诗歌情感的,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爱国情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友人送别,怀念故乡;现身边塞,反对战争;儿女情长,相思难忘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答题时方能游刃有余。在分析人物形象及情感时应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切记空洞。可以从诗句中的意象及其营造的意境分析诗人心声,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第三,在2013年的古诗文鉴赏中,考到两首诗,一首是韦应物的《秋斋独宿》,另一首是招兵问的《秋斋独宿》。第八题设题时让学生分析两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异同。同时,在今年所做的各地高考试卷中,也有部分省份的诗文赏析是以比对两首相似诗歌的异同的题型加以考查,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样的题型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综上可见,古诗文鉴赏,题型丰富,考查灵活,我们应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与点拨,让学生背诵一些重要的古诗文,注重诗文的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掌握最基本的答题技巧与步骤。同时应在平常联系中有意加强学生对这类题型的训练,如课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按照次序自我展示自己所喜欢的诗歌,并加以赏析和点评等,从而不断提升答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