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柔情,如山坚守
细腻柔情,如山坚守
高三(26)雪莎缘
任风雨霏霏,炎炎烈日;纵雪飘风吼,凛寒冻土,依然不曾消失过他的身影。
开学第一天,拉着沉重的行李箱,转了几次,终于来到属于自己的班级,高一(26)班,开启我又一个“三年之旅”。那是第一次见到他,黑色的T恤,黑色的裤子,端坐在讲桌前。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笑意微露,却让人感到害怕的眼睛。这或许正是他的威严所在,所以竟让我敬而远之;又或许是他的热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幽默,却又莫名其妙的让人想要亲近他。
我们相遇,在冷暖交织中相伴。
在这闷热的天气中,他七天的陪伴,使我们耐得住暑热,纵然脸在一点点变黑。有他在,我们依然笑得灿烂明媚。他静默着不说话,只是在一旁关注着。无意中,他微笑,又时而面无表情,只低着头,是在思考什么吗?转而,他一句鼓励的话,竟让同学们弯着的背挺直了。
军训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和教官以歌话别。男女生对面席地而坐,教官中间站立。一阵阵欢声笑语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操场上。而在不远处,他独自盘腿坐在草地上,双手相握,放在膝盖上。黑暗中,看不清他的脸,我却很明白,他在注视着我们。一个晚上,他不曾说过话,好像在享受这一过程。虽说,这样的场景他经历过很多次,但他一定为这新来的我们高兴着、计划着、担忧着。或许,在那晚上,他已经有了完备的计划。端坐在黑暗中的身影让我们有了另一个归宿和安心之感。
坚守,只因情有独钟,而无所动摇。
纵天塌事变,但还有一个他,仿佛岿然不动的大山在支撑着。原来,除了父母,还有另一个守护我们的人,虽然只有三年。可是对他而言,又何止一个三年。我们书声琅琅,稳坐班内;他一言不发,伫目站立。他这一站是多少个清晨,又是多少个夜晚?他本可以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或是与妻子、儿子、父母促膝而谈。可是除了假期,他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又有多少?只自己一个人的悠闲时光,恐怕也只有在晚间的睡梦中才能享受。所以,他做了那柔情的人。待雪消融,嫩草破土发芽,暖春明媚阳光,直温润了冰冷心膛。
责任在身,不该他做的他也做了。
到了高中,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与初中相比缺少了一些感情,或许是情感变浅了。因而对于班级缺少了家的概念。然而事实却是他在建设并用心的经营这个家。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平凡中带着亲情的渲染。他缓步而行,生怕扰了同学;他轻手关门,怕惊了同学;他为同学烧水倒水,滚烫的开水不仅流进了杯子里,那阵阵暖流也流进我们的心里。只因为这种细心,便觉得这个班是暖的,便觉得,他是一个依靠,一个家的依靠。
点点滴滴,句句真理,在生活中传递力量与真谛。
他教导我们,人生在世,泰然处之。
他警戒我们,当自重,要自爱。
他鼓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匆匆岁月,飞送年华,三年之旅,在明日离席。
我们因事而认识人,因人而成就事;由生疏而熟稔;由聚合而分散。那时,便可能脱了他的管束,离了他的关心。他曾假设若他一会儿不进班,我们盼着他来,那就是对他产生了感情。而这份感情却说不清,道不明……
不知,他的心境又是如何?这三年来,他是否是以以往的心情对待此次的散席?妹妹对同学说起此事,他总是坦然的笑意微露,让我不禁有种错觉,他并没有因此而伤感。我们猜不透他,可最好的解释是,他以微笑掩饰内心的离别之痛。
当我们转身离他而去时,他是否会知道我们深深的不舍?当我们渐行渐远时,他会不会模糊了把他深深印在心里的我们?只是,想让他知道,明日之后,不管我们以何种面貌面对他,只要是他以同样的姿态对我们微笑,那便是莫大的动力。
写不完的追忆,道不尽的不舍。你说“被人默默牵挂是一种幸福。”或许,某一天你可能记不得我们,但默默牵挂着你的我们会时刻铭记着你。也愿,今后的你不管是如何的坚守,健康是你永恒的伴侣。
因你,我们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