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概况
  • 教研教学督导
  • 德育园地
  • 后勤保障
  • 年级工作
  • 党团共建
  •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教学督导 >> 教科研信息 >> 正文
  •    新闻搜索
  •    最新新闻
  • 利辛高级中学2025年特长生招生考试专业课拟
  • 利辛高级中学 2025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实
  • 利辛高级中学招聘公告
  • 利辛高级中学2024年特长生招生考试专业课拟
  • 利辛高级中学2024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实施
  • 利辛高级中学文印室招标公告
  • 利辛高级中学2023年特长生招生考试专业课拟
  • 关于利辛高级中学特长生招生指标调整的公告
  • 利辛高级中学 2023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实
  • 汇聚点点微光,彰显爱之力量
  •    热点新闻
  • 巩校长在亳州市“两会”上的发言
  • 利辛高级中学2024年特长生招生考试专业课拟
  • 利辛县高中英语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观感
  • 绿色课堂“同伴互助”活动总结
  • 我校成功举办高校招生咨询会
  • 教研活动调查情况通报及小结
  • 高二简报第四十期(总70期)
  • 参加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通知
  • 高三简报 第二十九期
  • 关于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2014年全省教师教育

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



2015-4-29 15:23:24  阅读数:  网友评论: 条

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

《人民教育》编辑部

去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注】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受阻。

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空间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您准备好了吗?(《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

 

【注】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第三部分“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中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相关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相关新闻
  • 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普通高中政、史、地学科核心素养

皖ICP备09007733号-2 版权所有:利辛高级中学 技术支持:利辛高级中学网络管理中心